第六百一十四章 潜在敌人-《镇疆军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想象一下,若是能同时击败东西两个大陆上实力最为强大的国家,这该是何等的丰功伟绩?

    而如果要进攻圣唐,那么西疆鬼漠势必又会成为一个重要的跳板。换句话说,作为圣唐的边境安全屏障,西疆也必须担负起阻止外敌入侵的重任。

    李江遥反复翻看情报司西大陆分部汇总回来的各项资料,认真比较波斯军队与突厥军队的差异,并试图从中分析出对方的战争能力和优劣特点。

    这个昔日的盟友伙伴,如今变成了潜在的威胁和对手,那种既熟悉又陌生的特殊感觉,就仿佛一层薄薄的纱幔,被逐渐掀启开来。

    -

    与突厥帝国不同,波斯的国家政治体系,更接近圣唐皇朝的组织形式,同样是以职业官僚群体为核心基础,层级分明、运转成熟。

    内阁、枢密院、元老会,三大机构围绕着波斯皇帝,分别掌管民政权、军政权和财政权。而在地方上,则是以省长为支柱,再向下发散市、镇两级治理层次,恰好与圣唐的州、府、县类似对应。

    另外,波斯帝国还有一个极为特殊的地方,那就是政教合一的体制属性。波斯皇帝,沙普尔三世,他既是帝国最高的皇权君主,同时也是波斯国教——琐罗亚斯德教的教宗。

    沙普尔在波斯的地位,相较于其他国家的皇帝君王而言会更加稳固,正因为他不仅是世俗统治者,而且还是波斯人精神信仰的代表。

    这种情况也就导致另外一种特别的现象:波斯军队的使命通常有两个。一是为了国家的利益而战,一是为了神的意志而战。二者既有统一之处,又存在一定的区别,且完全由波斯皇帝沙普尔来认定。或者说,最终解释权只在沙普尔三世的手上。

    皇帝沙普尔说这场仗是为了保家卫国,那就是护国之战;教宗沙普尔说这一战是遵行神的旨意,那就是护教之战。

    波斯军队经过了几百年的发展变迁,也逐渐形成了两个相对独立的体系。一个是国家军队,即常备军,另一个则是宗教军队,对外称为教团或教军。

    时至今日,波斯军队仍旧是两者并行。常备军的规模大概在三十万至三十五万人之间,由枢密院负责指挥;教军的兵力相对较少,目前约有十万人左右。不过,相比官方常备军的征募效率,波斯人被教会感召入伍的积极性和速度,则显得更加厉害。

    据情报司预计,只要教宗传下神旨,转眼就能有二三十万适龄男子投身教团,拿起武器变成护法军人,并且他们不要军饷,只需管饭就行。

    这样算起来,波斯帝国最基本的战争动员力,至少也在六七十万人的规模,难怪突厥当初不愿轻易逼他们太紧。

    除了兵力数量上的条件,波斯的武器装备水平也非常值得一提。众所周知,波斯铁匠的经验和技艺,在整个西大陆都是首屈一指的存在。尤其是盔甲锻造,曾一度成为周围各国军事采购的必选项。

    连武德充沛、不可一世的突厥铁骑也不能不承认,波斯造的锁链甲胄,既坚固又灵活,虽然分量上是重了一些,但防护力确实好到没话说。
    第(2/3)页